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完善地區治理後的首屆區議會選舉即將展開,選舉的提名期將於10月17日開始。區議會作為地區治理體系中,與市民關係最近、與政策落實最相關的組織之一,對香港推進提升治理能力,實現良政善治的目標有着重要作用。而推動區議會有效運行的重中之重,便是須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
2019年後的區議會出現諸多亂象,區議會原本的定位遭到破壞。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功能的非政權組織,在反中亂港分子的操縱下,一度淪為罔顧民生,煽動對抗中央、對抗特區政府的政治化平台。在社區更出現了區議員以政見劃分服務對象,拒絕為與其政見不同的居民服務的荒誕事件。多區區議會的運作亦偏離正軌,諸多民生事項的落實陷入停滯。
重塑後的區議會真正為民辦事
地區治理作為治理體系的終端,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地區工作做得好與不好,直接影響市民如何評價特區政府的治理能力。同時,政府有關民生的政策措施要具體落實惠及市民,亦要依賴地區治理體系有效運轉。若將整個治理體系看作神經網絡系統,區議會及地區治理體系就是整個系統的「神經末梢」,一旦出現問題便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令整個治理系統難以順暢運作。
而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便是確保治理體系有效運轉的「必要養分」。沒有落實「愛國者治港」,良政善治便無從談起。完善後的地區治理體系,堵塞了以往區議會選舉中的諸多漏洞,引入資格審查機制,確保愛國者治理社區的大原則。而在區議會的具體運作中,亦引入審查機制以及履職監察制度,針對議員的不當行為或操守,制定了一系列懲處措施。市民今後對表現不理想的區議員,亦可透過多個渠道進行投訴,相關調查程序便會啟動。重塑後的區議會,在不同環節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原則,有效確保地區治理行之有效,真正為民辦事。
聯絡提名人乃參選者責任
近來,有政團人士聲稱,網上未列出「三會」人士聯絡方法,故有意參選人士難以尋求提名云云。首先需要指出,合稱為「三會」的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在地區治理體系中已存在多年,過往曾有地區工作經驗者,相信都與當區「三會」人士早已因工作交集建立聯繫。第二,提名票不會自己送上門。找到有提名資格的人士說服對方提名,是每個有意參選人士自己的責任。第三,聽其言觀其行。參選人在向提名人解說政綱和理念的同時,更須透過具體的表態和行動,證明自己符合「愛國者治港」的原則。提名人亦會參考參選者的過往言行,審視其是否符合「愛國者治港」的原則標準,從而作出提名。
在香港步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解決民生難題是當中一大目標。與市民接觸的過程中,筆者見到也聽到市民對完善後的區議會選舉有着諸多期待,他們真切希望新的地區治理體系能夠真真正正解決在社區存在多年的民生難題。提升治理能力的最大目標,便是要讓市民有更大的安全感、更強的幸福感、更多的獲得感。這也對有意投入到地區治理工作的參選者,提出了更加直觀和全面的要求。在完善後的體系之下,地區工作者需要站在更加全局的角度構思政策,更加以為市民解憂排難為工作重心,更加有效向政府反映地區的實際問題和市民關切,在完善後的地區治理體系中,做好地區居民與行政部門溝通橋樑的關鍵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