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鵬飛
說實話,從未在一個大型演唱會上見過如此多的資深觀眾。入場時,拿着票一路找尋座位,目之所及,幾乎都是兩鬢星星。落座後,前後左右環視一番,一張張興奮與期待的臉,幾乎都已飽經風霜。演出從開場到集體謝幕,台上傾情演繹,曲曲經典,台下觀眾沉浸式投入,首首低聲跟唱。每個歌者都會拿着咪,邊唱邊繞舞台巡視一圈,所到之處,前排的觀眾爭先擠上去與之握手,稍稍含蓄內斂的,靜靜坐在座位上,手卻不由自主隨着旋律全程搖動。散場後,跟隨密集的人龍緩慢離場,在這裏,緩慢不是修飾用詞,是貨真價實的「緩慢」離場。因為需要被親友從旁攙扶着拾階而上順階而下的資深樂迷,實在太多了。出場路上,我跟朋友戲言,放眼望去,我竟然是全場最年輕的觀眾。
音樂果然能使人活力煥發。當晚舞台上的歌者,查年齡多半都逾古稀,一開嗓卻能讓人耳朵一震,中氣十足四個字用在這裏無比貼切。76歲的汪明荃、76歲的葉麗儀、76歲的華娃、79歲的葉振棠、80歲的仙杜拉,人均獻唱3首歌。《萬水千山總是情》、《上海灘》、《惜別》、《萬里長城永不倒》、《啼笑因緣》,高吭處豪邁如裂帛,低吟時婉轉似游絲,全然是經典原唱重現。台下被音樂激活記憶的高齡觀眾,歡呼、鼓掌、舉起大拇指、舉起手機,一點也沒有了要在家裏正襟危坐維持長輩風範的樣子。如果擠上去時,很幸運跟年輕時的偶像握到手,手舞足蹈的興奮勁兒,簡直是瞬間返老還童。小時候看媽媽追星,最出格,也不過是比照着劇裏女主角的衣服款式和布料,請裁縫仿着做一套,平常還不怎麼在人前穿。每每看着她穿上那套衣服對鏡自賞時,小巧的荷葉領上,總是飄浮着一種淡淡的少女氣息。有一次偶然在家裏翻找東西,居然看到那件超過30歲的衣服,靜靜地掛在閣樓上的舊衣櫃裏,腰身窄小,衣領微翹。舊物未變,記憶復甦,附着在上面的青春氣息,彷彿也幽微復活。
在香港,能號令如此多長者一起擠進紅館,坐看3小時演唱會的,恐怕也只有「煇黃」組合創作的歌曲了。那個年代,創作者腹中古文打底,詞曲練達簡白情真意切,演唱者大多都有戲曲功底在身,唱功能打台風,章法有度,即便演出舞台簡約音響普通,也能憑音樂本身的魅力征服萬千觀眾。到如今,時光逝去,透過記憶濾鏡,再看當年那些歌者,重新唱起曾經廣泛傳唱於全球華人社群的歌,會感傷於濤聲依舊之外,歲月催人老,也會對流淌於共同記憶中的文化認同,深深共鳴。
有一天,等炎明熹、張天賦他們也近耄耋之年時,不知道一起成長又一起老去的歌迷們,會不會也能在聚光燈下遙望彼此共擔風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