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邁山古茶林碑刻字與容可權「特行體」字庫手稿字對比圖。作者供圖

梁君度

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利雅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發布的照片顯示當地有碑刻「景邁山古茶林」6個大字,筆者留意到雖無落款,但一眼便看出字體是書法家容可權手筆。

容可權是筆者「師兄弟」,大家同係嶺南書法家麥華三教授門下弟子,稱師兄是他年長兩歲,說師弟是他入門稍晚,故既是師兄也是師弟。正所謂「入門靠師父,修行靠自己」,幾十春秋下來,容可權學有所成,早已揚名立萬,創立「澄明書道協會」。然則自立門戶開班授徒非容氏引以為傲的事,他有另一「功德」惠及天下,這就是他創建的「特行體」字庫 。

筆者曾撰文說「有井水處,皆有容可權書法」,此語不但不假,且事實上應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不僅商舖門面招牌、印刷品、宣傳廣告、商品包裝,用容氏「特行體」的比比皆是。

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腦開始逐漸普及,但中文字庫寥寥無幾,有植字公司邀容可權設計製作一套行書字庫,容先生欣然接受。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一套集各家所長的字體終於面世。由於當時容可權沒有知識產權的概念,植字公司在沒有徵得容氏同意之下,該字體被植字公司與軟件公司製成中文字庫命名為「特行體」作全球性發行。致使時至今日,此字體在香港、內地、海外各地之招牌廣告隨處可見,影視、印刷各媒體也廣泛使用,並逐漸風行全球。毫不誇張地說,他已成為了弘揚中國國粹的先鋒!

容氏的「特行體」是容可權集二王、顏真卿和碑體,推陳出新所創字體,既保留了二王遒勁妍美的一面,又兼有北碑古拙厚重的一面。一字用筆,方圓皆有,或「折釵股」,或「屋漏痕」;一字之中,輕重兼備,或重或輕,時而翼德挺矛,時而雲長揮刀;字與字橫向組合也好,縱向排列也罷,均協調整體,不雜不亂,無半分違和感。所以,從字庫中隨意選取若干字,橫排豎排均完美無瑕,故非常受坊間設計人員歡迎,紛紛爭相採用。

「特行體」廣泛被採用對容可權固然有些好處,皆他自己學生均認出那些字體出自師父手筆,傳出坊間,便吸引眾多人士跟其學書法。但也有消極影響一面,外間無人知曉字體出自容可權手筆,他本人也無一分半毫的專利費收入。此外,若所到之處,舉目環顧,皆是容氏「特行體」,卻又不見有容可權落款,反倒會被人誤認為容可權書法不是臨帖學碑,而是出自招牌字,這才是最難為情的事。筆者寫此文只為「特行體」正名!